SaNam

受感作本地跨文化短期實習宣教士

 

探索過程:

自信主以來,因著聖經吩咐的大使命、自己教會的宣教士分享及接觸每年到訪我教會的美國短宣隊員,使我開始探索 「宣教」 這回事。

我曾經在2008年第一次到印尼短宣、2009年在韓國當交換生、2011年到國內粵北地區參與非宗教組織的支援教學服侍,其間也有不定期參加一些到訪國內教會的交流活動,這些經歷都幫助我累積接觸不同群體、與不同背景基督徒合作事奉及獨立生活的經驗。

直至2012年透過世界福音動員會舉辦的本地跨文化短宣體驗,我初次親身接觸本地跨文化宣教工作。記得早期所認識的宣教,就是把宣教士差到另一個地方向未聞福音的群體傳福音。但原來在我們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寄居什至定居的未聞福音群體可以讓我們持續接觸的,因此宣教不單是去到負擔群體的國家才能實踐,在本地同樣能行,更比外地短宣減少了地域上的局限。所以短宣活動結束後,我仍有參與機構每星期五晚舉行的南亞裔家庭探訪。過程中,我經歷到跟南亞裔的家庭建立友誼並沒有想像中困難,也見証一位在本地短宣時於街頭接觸的巴籍少女決志信主的經過。

2013年我開始在臉書上分享一些探訪南亞家庭的點滴,同年底一位認識的穆斯林婦女突然離逝,更激發我計劃邀請團契一起參與本地跨文化探訪服侍。沒想到在我開口以先,上帝已經感動團契職員有相同的想法,弟兄姐妹的回應及支持,証明了聖靈在人心的工作,更是上帝對我參與本地文化服侍的認同及鼓勵。神讓我看到堅持服侍對於推動弟兄姊妹參與差傳工作的重要。翌年,我出席了不同機構和學院的分享聚會,探索前路方向,沒想到上帝竟火熱我的心去短宣中心受訓裝備,學習上前線工作。於是2015年我便辭去設計工作到香港短宣中心受訓兩年。

 

群體呼聲:

早期探索未來宣教方向時,我理想中的服侍對象是國內同胞。因為自己在國內出生,又在華僑家庭背景中成長,中港文化及語言對我來說都不難拿捏。當我抱著這個心態參加2011年第一屆恩臨萬邦青年宣教大會時,我第一次經歷在禁食祈禱會中流淚禱告,但對象竟不是中國人而是穆斯林。最奇怪的是,在那次營會我才第一次聽明白穆斯林、伊斯蘭和回教的關係,也是第一次聽到本地印傭事工的分享。上帝似乎在修改我個人的想法和計劃。

這次經驗促使我先後到國內支教一個學期及在本地參加南亞群體的服侍。我發覺原來我並不抗拒,什至可以很享受跟南亞朋友之間的相處。從此之後,我每年都會在齋戒月參加為穆斯林守望的禱告運動,但我仍不敢肯定自己要服待穆斯林這個群體。

當上帝感動我在短宣中心受訓時,我也不懂回應別人的提問,因為中心訓練的直接佈道的確並不乎合傳統的穆宣策略。但令人興奮的是上帝竟然在我受訓期間,首次加插的穆宣課程,並且讓我們經歷伊斯蘭組織前所未有高調傳教的活動,導師還帶我們走進大學及街頭跟穆斯林直接對談信仰。這些經歷讓我看見運用自身的優勢在本地服侍少數族裔的契機,也明白裝備自己去回應穆斯林針對基督信仰所提出的挑戰是十分重要。

 

踏上信心之路:

短宣畢業後,我也一直探索本地跨文化的服待方向,接觸過一些本地跨文化的機構,發覺它們大都因為資源不足,而未能聘請全時間同工。這並非說本地差傳工作的需要少,反而是有很多教會並未察覺本地跨文化工作的需要,又或者是知道卻不敢開展,以至本地跨文化工作展緩慢。恰巧得知國際短宣使團的滕張佳音宣教基金正支持一些本地跨文化的宣教士和事工(抱括南亞、印尼、尼泊爾等),經約談後,國宣有意接納我成為它們首位本地跨文化短期實習宣教士的申請。相信透過國宣這新設立的崗位,既能讓我參與前線工作,也能提供一個較全面的平台讓我從不同層面去接觸本地跨文化的工作。我希望透過這次服侍機會,參與及拓展本地穆斯林的佈道工作,傳遞本地跨文化宣教的異象。

 

使命宣言及經文:

一) 激勵教會群體裝備及回應本地跨文化的大使命。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西1:28

二) 面對服侍群體的挑戰,應以基督為榜樣。

「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彼前3:15

SaNam 姊妹已完成兩年零七個月本地跨文化短期宣教服侍,並受感申請到某南亞國家學習當地語言,盼未來更能服侍該族群。現為國際事工差會的候任宣教士,請繼續為SaNam 祈禱 。